和珅给出上联:三斤四两五花肉,纪晓岚对出下联,和珅立刻变了脸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说起乾隆时期的大官,大伙儿首先蹦进脑海的准是纪晓岚跟和珅。毕竟那电视剧《纪晓岚》演得太火了,纪晓岚跟和珅俩人你来我往、斗智斗勇的情节,直到现在大家还爱聊呢。

尽管古装剧里常常有些夸张的情节,但纪晓岚和和珅之间的不对付那可是真真切切的。

有一回,和珅想给纪晓岚下个套儿,出了个上联:“三斤外加四两,全是五花肉。”结果没想到,自己却栽了大跟头,后悔得心里直嘀咕,恨不得时光倒流。

【和珅是如何得势的】

和珅出身在一个当官的大家庭,小时候日子过得很滋润。但不幸的是,他小时候家里碰到了大事。他爸突然没了,而且他妈之前也走了,剩下个继母,一门心思想把他们兄弟俩撵出家门。

那段时间,他和弟弟的日子过得特别苦。还好有父亲一个远方的亲戚帮忙,和珅这才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,慢慢长大成人。

后来,和珅靠着老爹的关系,进了宫,当上了侍卫。这侍卫职位虽然不算高,但能有机会见到皇上,也算是挺好的一个工作了。

起初,和珅也是想着要老老实实干活,但几年时间一晃而过,他的官职愣是一点没动。反倒是那些光会拍马屁的人,一个个都升了官。这事儿让和珅心里头特别窝火。琢磨来琢磨去,他决定把心思动到乾隆皇帝那儿。从那以后,他就一门心思地想找机会在皇上面前露露脸。

有天早上上朝,乾隆因为户部惹了大麻烦,正在火冒三丈。这时候,他突然说了一句“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了”,可等了老半天,下面的大臣们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
和珅瞅准时机,挺身而出,把乾隆皇上的意思给说明白了。

大家当时都没搞懂皇帝那句话的意思。说白了,“虎兕出于柙”这句话是从《论语》里来的,讲的就是老虎、犀牛这些猛兽都从笼子里溜出去了,那这是谁的错呢?乾隆真正的意思是,他在质问大臣们,要找出个人来为户部那摊子事儿担责。

这件事办得漂亮,让乾隆皇上把目光聚焦到了和珅身上。随后,皇上就调整了对他的安排,让他以后跟在自己身旁,基本上就是当了个随身保镖。

从那以后,和珅每天都变着法儿地伺候乾隆皇上,特别上心。日子一长,乾隆皇上发现自己还真离不开和珅这家伙了。

有次,乾隆爷在翻《孟子》这本书。古人爱在书上加注解,注解的字为了跟原文区分,写得又细又小。那天正好下雨,屋里光线不好,乾隆爷瞅不清书上的注解,就让和珅赶紧给点上蜡烛。

和珅搞清楚皇上到底想干啥后,咧嘴一笑说:“皇上,这事儿或许不用那么复杂,您看不懂哪句话的解释,跟微臣说一声咋样?”

乾隆随口念了书里的一段文字,没想到,和珅立马就把那段话的注解给背出来了,一点都没犹豫。乾隆见状,接着又考了几句,和珅竟然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得滚瓜烂熟。

乾隆皇上那天心情特别好,看书看得特别顺畅。打那以后,乾隆每次看书,都得叫上和珅一块儿,简直把和珅当成了“活字典”。

从小事就能瞧出大名堂,这说明和珅平日里下了真功夫。先不说他这人咋样,他下的那股子劲儿,一般人可比不上。像这样卖力的人要是不出头,那谁能出头呢?

【三斤四两五花肉】

和珅掌权后,慢慢就找不到北了,一看到钱眼睛就发亮。他做事的原则就是“能捞则捞”,经他手的每一件事,都得想办法捞点油水。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再小的利益也得要,赚钱不能挑肥拣瘦,我的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。”

和珅这人办起事儿来确实精明得很,几乎没啥破绽。不过呢,他手伸得太长,管的“活儿”实在太多,日子一长,难免就会露出些马脚。

有一次,他打算给纪晓岚出个对联,想让他为难一下,没想到最后自己却掉进了坑里,弄得自己特别头疼,那叫一个难受。

那时候,乾隆爷正跟他的两个得力助手和珅、纪晓岚在御花园里溜达呢。乾隆爷写诗作词的水平不算多高,但他特别爱弄这些文绉绉的东西。用咱们现在的话讲,就是“水平不咋地,但瘾头子大”。

她那点本事,肯定是没法跟和珅、纪晓岚比的,但关键是她是皇上啊,和珅、纪晓岚就算心里明白,也得恭恭敬敬地服侍着。这样一来,皇上、和珅、纪晓岚这三个人相处得也还算挺开心。

半路上,和珅忽然插话道:“皇上,微臣最近无意间撞见了一个超难的对子,自己怎么琢磨也解不开,想向纪大学士请教一二。”

乾隆皇上一听这话,立马提起了精神:“啥对联啊?居然能让你和珅犯难,说来给朕听听。”

“三斤多点儿的五花肉。”和珅开口说道。

乾隆爷一听,心里头那个美啊,直乐呵。心想:“这和珅可真够狡猾的,居然这么捉弄纪晓岚。”

纪晓岚这人吧,在吃的上面其实不挑,但就偏爱猪肉,特别是那猪五花肉。听说他每天得吃上个十斤八斤的五花肉。还有那么个人,爱在日记里记点小事,他就写了这么一句:“我今天去纪大学士家串门,亲眼见他一顿饭干掉了两大盘子五花肉,算下来怎么也得有个三四斤。”

说实在的,吃猪肉也没啥大不了的,但就是感觉不太上档次。古代的人觉得猪不干净,所以管猪肉叫浊肉,普通老百姓一般都不碰它。只有那些手头紧、没啥钱的人才会去吃猪肉。要是家里条件稍微好点,大家都会选择吃羊肉。至于牛肉嘛,因为牛在当时是重要的劳动力,受到官府的严格保护,所以是禁止食用的。

像纪晓岚、和珅那样在朝廷里位高权重的大臣,吃猪肉会显得他们掉价。和珅写的那副对联,说白了就是在拿纪晓岚开涮呢。

乾隆这皇上,做的是真不讲究。碰到这种事,他非但不拦着,还往火堆里添柴。

他猛地转头看向纪晓岚,开口说道:“老纪啊,光这么对对联也没啥意思。这样,你不是一直惦记着和珅家里的那个玉质烟斗嘛?要是你这次能对上,那个玉烟斗就归你了。要是对不上,那就扣你三年俸禄,怎么样?”

皇上开了口,那就是一言九鼎,纪晓岚哪敢不从,只好点头应下了。

但和珅要是想在对联上给纪晓岚使绊子,那可真就是挑错茬儿了。纪晓岚打小就聪明,10岁那年,科举考官出对联考他,他张口就来,毫不含糊,因此得了个“神童”的外号。对他来说,对对联就跟家常便饭似的,轻松得很。

纪晓岚稍微想了想,就回答说:“五两六钱,七捆葱。”

乾隆一听,开口说道:“老纪啊,你这下联吧,结构上是挺对仗的,但有个事儿得说说。我可不是那种不了解生活琐碎的人,七把葱怎么可能值五两六钱?连一两银子都花不到,这对得不太行,你得再试试别的。”

乾隆爷压根没想到,纪晓岚这是在给他挖坑,就等着他往里跳,说出那句话呢。

纪晓岚回话说:“皇上,臣说的可都是实话,那葱真的要五两六钱。至少御膳房那边,葱就是这个价钱。”

一说起御膳房,和珅心里猛地一紧。他意识到情况不妙,连忙插话:“皇上,您可别被纪晓岚给忽悠了。就算御膳房的东西都是顶尖儿的,这葱也绝不可能值那么多钱。他这是不甘心输了,找借口呢。”

纪晓岚瞅见和珅那副慌张样儿,慢悠悠地开口:“皇上,臣前几天碰巧得到了一本账本,是御膳房那边的。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各种食材的价钱。就拿葱来说吧,一根就要五两六钱,皇上您瞅瞅。”

讲完之后,纪晓岚从衣服里拿出一本账本。

乾隆瞧罢,火冒三丈地说:“这帮家伙,简直是肆无忌惮,竟然敢骗到朕这儿来了。朕在他们眼里,就那么好糊弄吗?朕的脑袋,看着很大吗?”

和珅赶紧安抚说:“皇上您别生气,我马上就去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,谁犯错都饶不了他。”

说实在的,乾隆的好多日常琐事都是和珅在打理,包括那御膳房的管理。和珅私下捞好处,乾隆心里跟明镜似的,只不过没挑明罢了。但御膳房是给皇上做饭的地儿,和珅这么做,不就等于从乾隆腰包里掏钱嘛,乾隆肯定不高兴啊。

最终,和珅找了两个倒霉蛋来背锅,这才把风波给摆平了。从那之后,他再也没敢对御膳房动歪脑筋,算是真长了记性。

【纪晓岚已经不是第一次与和珅作对了】

其实,纪晓岚跟和珅这种“过招”已经不是头一遭了。说到底,就是纪晓岚打心底里瞧不上和珅的品行,觉得跟他一起在朝廷当官挺丢人的。

有一回,宫里给太后庆祝大寿,请来了好多文官武将一起喝酒吃饭。说来也怪,负责摆桌的人也不知道咋想的,竟然把和珅和纪晓岚给安排到一桌去了。

大家一瞧这架势,心里都明白,又有热闹可瞧了。但他们心里也清楚,这两个人哪个都不是好惹的,所以都尽可能地躲得远远的,生怕自己被无辜牵连进去。

吃饭那会儿,有个太监端菜时脚下一滑,整个人摔了出去,一盘好好的菜全洒地上了,盘子也摔成了好几瓣。那太监正一个劲儿地道歉呢,旁边冷不丁蹿出一条狗,张嘴就叼了块肉,然后转身就开溜。

和珅瞅准时机,突然冒出一句:“这玩意儿,到底是狼啊还是狗呢?”

说白了,这问题问的是刚才叼走肉的是狼还是狗,但实际上是在拿纪晓岚开涮。纪晓岚那会儿正好是户部侍郎,谐音“狼通侍郎”,潜台词就是说“侍郎跟狗似的”。

没想到,纪晓岚脑子转得飞快,立马回了一句:“狼尾巴是拖着的,狗尾巴是竖着的。”

那时候,和珅正好是兵部尚书,官职名儿里头带个“上竖通尚书”,听起来就像是在说“尚书是条狗”。和珅一看自己这回是偷鸡不成,反而倒贴了一把米,心里头那个憋屈啊,简直没法说。

还有一次,和珅家新建了个凉亭。那时候,有权有势的人家里,只要是亭子啊楼啊啥的,都得挂个牌匾,写上几个字。和珅呢,也想跟着这风气,找人给凉亭题个字。

纪晓岚后来得知了这事儿,就直接去找和珅,跟他说那牌匾能不能给他来处理。

和珅一听这话,心里直犯嘀咕:“让我交给你?我没听岔吧?老纪,你今天咋突然变了个样呢?”

纪晓岚一脸认真地说:“老和,你这就是误会我了。我自己想了想,以前做得确实有点儿过火,现在想着改善改善咱俩的关系。你可别不领情啊。”

和珅心里明白,皇上少不了他和纪晓岚中的任何一个。既然他俩都是皇上跟前的红人,和珅当然不想跟纪晓岚结仇,于是就点头应允了这事儿。

等纪晓岚把牌匾搞定,和珅瞅了一眼,发现上头写的是“竹苞”俩字。这词儿是从《诗经》里来的,意思是“竹子茂盛,松树也壮”,通常就是夸房子漂亮,盼着家族越来越旺。反正看上去就是满满的好意。

和珅心里这下彻底踏实了,把那块牌匾给挂了上去。从这以后,他们俩的关系亲近了不少。

不过,有次乾隆皇上到和珅家串门,一眼瞅见了那块牌匾,就好奇地问是谁写的。和珅一说是纪晓岚搞的鬼,乾隆皇上立马乐呵起来:“和珅啊和珅,你被纪晓岚给逗了。他那意思是说你家一群草包呢。”

皇上一番提醒,和珅立马就明白了过来。他心里那个气呀,直痒痒,从那以后,好长一段时间,和珅都跟纪晓岚杠上了,处处对着干。

其实乾隆皇帝心里头乐呵着呢,看到大臣们不和。毕竟这样一来,他的皇位才能坐得更牢靠嘛。和珅跟纪晓岚斗了大半辈子,可他们哪里知道,自己不过是皇上手里摆弄的两颗棋子,真正的赢家,还得说是乾隆皇帝。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,身在其中的人看不清真相吧。

原文大概讲的是这么个事儿:有个故事,说的是有个人一直在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。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忙活,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轻言放弃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他确实付出了不少汗水和心血。朋友们有时候劝他别太拼了,但该同志总是笑笑说,自己选的路,跪着也得走完。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。有一天,他发现自己竟然真的离梦想越来越近了。这让他兴奋不已,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他更加坚定了信心,继续朝着目标前进。后来啊,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那一刻,他觉得所有的辛苦和等待都是那么的美好。他说,这一路走来,虽然不容易,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成长了许多,也收获了许多。有这么一个人,他一直有个梦想,并且一直在为这个梦想打拼。每天,他都早早地起床,晚上又忙到很晚,不管碰到啥难关,他都不会轻易说不行。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,他流的汗、花的心血,那可真是不少。有时候,朋友们会跟他说,别太逼自己了,但他总是乐呵呵地回应,这是我自己选的路,不管怎样都得走完。就这样,日子一天天过,一年年走,他的辛苦终于换来了回报。有一天,他突然发现,自己的梦想好像触手可及了。这让他高兴得不得了,觉得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超值的。于是,他更加坚定了,要继续朝着那个目标冲。最后,他真的把梦想给实现了。那一刻,他觉得之前的所有苦和等都是值得的。他说,这一路走来,确实不容易,但正是这些经历,让他学到了很多,也得到了很多。

参考材料:

《清朝历史纪录》这本书讲的是清朝的那些事儿。它像是个大的故事集,把清朝从开始到结束的重要事件、人物都给记录了下来。在书里,你能看到清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,那些皇帝们是怎么治理国家的,还有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。当然了,书里也不会少了那些有名的臣子和将军,他们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,有的还留下了千古美名。不过,清朝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的。书里也写了不少战争、灾难,还有百姓们的苦日子。但每次遇到困难,总有人站出来,想办法解决问题,让国家又能继续往前走。这本书还讲了很多清朝的文化、科技。那时候,有些发明创造可是领先了全世界呢。当然,清朝的艺术和建筑也是一绝,到现在都让人赞叹不已。总的来说,《清朝历史纪录》就是一本让你全面了解清朝的书。不管你是对历史感兴趣,还是想多了解点咱们国家的历史文化,这本书都值得一读。

《和珅的一生》这本书说的是和珅的故事。他从一个小角色,一路走到了朝廷的高位。和珅特别聪明,也很会做人,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。他处理事情很有一套,朝廷里的大事小情,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。而且,他还特别会赚钱,家里的银子堆得跟山一样。不过,和珅也有他的弱点。他太贪心了,总是想办法捞更多的好处。朝廷里很多人对他不满,但因为他势力大,大家也都不敢惹他。后来,皇帝发现了他的贪心,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给收拾了。和珅的家产被抄了,他自己也被关了起来。最后,他的结局挺惨的,这也算是他贪心付出的代价吧。这就是和珅的一生,一个聪明又贪心的人的故事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